您的位置: 安徽报业网>财经 >

山隐水迢的东钱湖 流淌着令人惊羡的宋韵风华

2021-11-26 12:35:14   财讯网

时光隔山海,宋韵流千年。赵宋三百载的卷轴是素笔纤墨、细语微澜一点点勾勒出来的,它的美犹如烟水般清淡素简,而山隐水迢的东钱湖则是宋韵的骨血,始终流淌着令人惊羡的宋韵风华,值得热爱。

宋韵华章,写意古村美学

清明上河,足绣云履,见证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的繁荣。乡野村落,偏安一隅,流连于炊烟袅袅的怡然生活。村落不等于寂静,它们或踏在岁月的肩头,细致誊写宋的光影,或盛怀时光的恋想,无限还原宋的华章。

岁月的沙尘覆盖了时间,却没有完全抹平千年韩岭的痕迹。湖光漫溯,是渔歌斧声的热闹集市;古宅沉寂,是百世功名的富贵家族;古建星移,是岁月流芳的著名牌坊。韩岭,以宋为脉,古今交汇,总教人不能忘。

韩岭老街是韩岭时光的笔触,约莫600米的长度,却能盛放下古今生活的场序。从岁月的深处探寻,老街形成于南宋时期,乃古来繁华地。这里以市闻名,集大小商号百余家,各地商旅人马如织,渔歌樵斧声相参,享誉“浙东第一古街”。可想当年的隆盛景象。翻过岁月的旧城,受到两宋文化浸润的老街虽繁华不复,却积淀着历史风貌的精髓。古宅苍苍、街巷深深,不经意间便捡拾了三两过往。打卡时光的新驻,老街正续写千年市集的传奇,向世人呈现山间湖畔里的古韵新格调。

郑竹房是韩岭岁月的承袭,又称大夫第,位于后街下141-159号,里弄深处可寻见。韩岭郑氏家族是南宋时鄞县籍宰相郑清之的后代,古宅虽建于1820年间,却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郑氏家族在南宋后的历史空白。时过境迁,宅院剥落了繁华,规模宏大、风格典雅的大宅已不复韩岭古市大观园的赞誉,只剩下庭院深深的寂静。不过从五大墙门及周围屋舍的构造中,可看出当年巨富望族的痕迹。明间大堂“崇德堂”里的捷报多达28张,是郑氏家族功名荣耀的百年烙印,更是我国科举文化的真实遗存。

庙沟后石牌坊是韩岭历史的远景,在苍绿映翠的竹林间,穿越光的尽头,便遇见南宋时期的古建筑。这座神道坊发现于1982年,是东钱湖畔保存最完整、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石雕牌坊之一,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“梅园石”。石牌坊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仿木石结构,与当时当日的生活息息关联。其样式为上斗拱承托屋面,层层叠叠,向外伸展飞檐翘角,在转角斗拱上使用鸳鸯交颈拱,屋脊上有鸱尾等装饰,以南方建筑的美学视角向我们勾勒出南宋时期的建筑工艺,具有重要价值。

时光的内核,不同层次的演绎。那些久远的事物在时间的包裹中绵绵不息,以沉淀的深厚底蕴在岁月中酝酿沉香。当解封时,便是古今自然交融,上千年的历史就在一刻之间尽数可盼见,而下水村便是如此。

下水村是一处有着自身肌理的村落,古拙清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。南宋宰相史浩曾赋诗赞赏:“一径崎岖通下水,风情人物更淳美。两椽茅屋何萧然,即是吾庐靠山起。”水墨深浅着色,风光几经变化,属于下水村的宋代人文传奇却历久弥新。王安石和史氏家族是这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,其中史氏家族有过“一门三宰相,四世两封王,五尚书,七十二进士”的荣耀。南宋时期,因下水村的河埠头作为迎往朝中官员的小码头,故被当地百姓称为“官驿河头”。如今,官驿理想村正承载着宋韵的种子,着陆在这片土地上,将传统的延续和岁月的遗留播撒,在寻求宋雅的过程中,复兴一场千年之约。

官驿理想村储存着时光的记忆,落笔即华彩。这里正在打造宁波首个宋式美学体验馆,通过开放式文化展馆与沉浸式美学体验相结合的方式,完美融合宋式雅集和市井烟火意。同时还将还原东钱湖八行书院,以史氏八行家训为蓝本,打开宋朝人文气息的艺术之境。因此,官驿理想村是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来的建筑语汇,延续着宋朝的生活魅力,与我们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共鸣。

宋韵流彩,道尽名人风情

时空斗转千年,留在历史中的人物或许是一道解不尽的谜题。无论岁月如何起笔,在他们的传奇故事里,却总有一道光蓦然穿透幽深的过去,照进我们的现实,然后在潜心铭记中开出新的火花。

“忠孝之德,家国为本”是史浩的真实写照。高居南宋庙堂,历仕三朝,两次拜相,为岳飞平反,为官是为忠;名垂史氏宗祠,文化立族绵延久,为史家首位宰相;孝感乡野邻里,以诚待母圆心愿,为子是为孝。

岳鄂王庙用精忠魂光耀了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气,也成为了史浩捍卫民族正义的精神坐标。岳飞是南宋爱国名将,奈何英雄之志遭奸人迫害,落幕风波亭,其志难鸣,其屈难平。史浩位列宰相时,屡次上奏朝廷为岳飞平反昭雪,并在东钱湖畔建造庙宇纪念这位民族英雄。如今我们看到的岳王庙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,距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,是一座经过多次修缮的江南庙宇建筑。建筑由门厅、中殿、后厅及东西厢楼组成,内外檐廊全部采用斗拱卷蓬结构,这里所有石刻楹联多出于名家手笔,其中“赞襄勤化”四字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手笔。

史氏宗祠用画像解答了时光背后的家族荣誉,也揭示了史浩在家族史的地位。史氏家族在历史上是显赫的名门望族,有“满朝文武,半出史门”之誉。史氏宗祠是四明史氏后裔为纪念先祖荣耀而建造,始建于南宋,距今有800余年历史。宗祠为典型的江南格局,南为倒厅,中为天井,设五开间两厢房。祖堂正厅坐有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塑像,面容慈祥,仪态端庄。正厅墙壁上悬挂的则是四明史氏七代祖宗的画像,共计31幅。从色泽上看,仿佛是从前遥遥传递的信件,一笔一画之间延续的是史氏家族近100年的辉煌,令人惊叹。

补陀洞天用石窟开凿了云烟浩渺的洞天福地,也成全了史浩对其母的孝子真情。霞屿岛山岚积郁,水雾迷蒙,自古便是钱湖十景之一。岛上霞屿禅寺声名遐迩的“补陀洞天”,是史浩为安慰其眼盲不能去普陀拜佛的母亲,仿照普陀山潮音洞而凿成的佛教石窟,具有800余年历史。石窟洞口刻有古朴典雅的秦篆“补陀洞天”四字,石柱上的联语“山隐暮鼓世外洞天,浪打云岚人间胜地”浅吟着禅心问道。曲洞通幽,长达40余米,如龙般昂首摇尾。腹壁间凿有一拱顶佛龛,有依石而雕刻的观音坐像,石雕石刻细腻精致,纹路流畅,显示了南宋巧匠的高超手艺。

一城山色半城湖,东钱湖浸染了月光的温柔,行行句句都是诗性的美。若要以时光追忆,流水为筝,微澜如弦,拨动的是对前人的追念之情。东钱湖的美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经历代开浚才得享“西湖风光,太湖气魄”之美誉,而这里面的功绩离不开王安石。

王安石不仅以诗文著称,统摄天地万物,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,为官清正廉洁,深得民心爱戴。在下水村的忠应庙大殿后侧设有王安石纪念馆,主要陈列了王安石在鄞三年的历史功绩,包含“兴修水利、浚湖筑塘”“始办县学、肇兴教育”等主题内容,通过生动的图文方式详实地介绍了王安石对鄞县的千年影响,以示后人。

忠应庙,俗称“王安石庙”。当年鄞县民众自发为王安石建立宗祠,以感念其恩德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此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后于清嘉庆年间重建,于1987年公布为鄞县文物保护单位。忠应庙的外墙是大面积的朱红色,辅以一线的青黑瓦檐,给人以庄重之感。建筑为五开间四合院,由门楼、大殿和东西厢房组成。大殿重檐硬山顶,面宽17.85米,进深8米。殿中塑有王安石泥彩坐像,手握书卷,严正端坐,神情安详中给人以亲近之感。天井设戏台,顶为藻井式,工艺精致小巧。恍惚间似有戏曲之美在眼前闪现而过,顿感这千年的时空不过是稍微打了个盹,而这位历史名人一直未曾离我们而去。

宋韵遗存,鉴赏瑰宝风华

东钱湖的怡人风光和隽永风情,蕴藏着江南几千年的历史,历经沧桑,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留下众多古迹。位于东钱湖东岸上水下庄黄梅山麓的南宋石刻公园,就是东钱湖文化的精髓之一。公园的石刻以南宋时期为主,涵盖部分明、清期间的作品,共200余尊石像,以造型准确,形体动作多样、表情生动而著称。因其列阵时颇有兵马俑之势,遂有着“北有秦岭兵马俑,南有钱湖石刻群”之说。

石刻群之所以在东钱湖,与“一门三宰相,四世两封王”的望族史家有关。南宋,政权南渡,政治、经济中心南移,连带临安周边地区都成京畿之地。宁波人在这一朝介入权力中心最深,“满朝朱衣贵,皆是四明人”是这一时期的写照。在这其中,又以鄞县史家威望最高。东钱湖是史氏家族的埋身之所,因其人口众多,逐渐形成了大型陵墓群。

古代官级森严,官至二品,墓道上才得以摆放石刻,象征威仪和礼数。而史家的墓道石刻园内,文臣、武将,石马、石虎、石羊列阵左右,牌坊高耸接蹱。文臣代表忠,武将代表勇,石马代表义,石虎代表节,石羊代表孝,“忠、勇、义、节、孝”相当于当时的核心价值观,也是当时皇家积极推崇的。栩栩如生的石刻雕件,充分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石刻技艺水平和劳动成果。史家的墓道石刻,填补了南宋时期美术史、文物考古史、雕刻艺术史的研究空白。正可谓:一座石刻园,半部南宋史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编辑:cqbyw

相关内容

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

安徽报业网版权所有,未经同意不得转载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
联系我们:52 86 831 89@qq.com

备案:豫ICP备18004326号-18